曾年是一位知名的圖片報導攝影師,通過Sipa、Gamma、Contact Press等機構,多次在世界知名報刊雜誌上發表作品。他用自己的鏡頭記錄了自己國家的文化、歷史以及正在發生的巨大變革。在他身上,同樣帶有二戰結束之後傳統的人文攝影觀的烙印,他的作品中,人與周遭環境總是相得益彰。
——阿蘭·柯拉爾(Alain Collard)(Salle d’attente 協會主席)
曾年花了十多年的時間,記錄下三峽的變化。這些照片,都是他的心思血汗換來的。看他寫的拍攝記錄,便知道他的苦心孤詣。
三峽水壩,並不是“高峽出平湖”這樣輕鬆一句話就可以交代的。一千多處古蹟被破壞,數千平方公里河岸被淹沒,一百多萬人民被遷徙(可能要加到四百萬)。文化、生態、民生的代價難以估計。三峽水壩的成與敗現在還未能定案。
曾年卻以客觀但溫情的手法,沒有歌頌,沒有批判,保存這些逝去的風物,流離的人情。
未來的一天,看看那時的三峽,和這書中的三峽比較一下,你會有甚麼感想?
——梁家泰(香港著名攝影家,香港攝影文化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