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1891—1900 清王朝的戰爭、改革和排外(精裝)

作者:李禮
出版日期:2024年8月
定價:HK$168
頁數:496頁
裝幀:精裝
開本:32
語種:中文繁體
ISBN:9789888869947

李禮新著《失敗:1891―1900清王朝的戰爭、改革和排外》是關於中國近代歷史寫作的一個新嘗試。本書視野開闊,文獻豐富,以全球史的眼光來觀察1891―1900年之間的中國,從一個不同的角度來觀察中國歷史的這些關節點,涉及中西互動、中外關係、中外衝突等一系列問題以及各領域中外人物。雖然寫作方式是面向大眾閱讀,但是資料的使用非常豐富和嚴謹。這是一部精彩而生動的敘事史,對我們理解19世紀最後十年的中國,將是一本重要的參考書。

⸺王笛

澳門大學傑出教授、歷史系主任

 

這本書聚焦於1891年以後的關鍵十年。大清王朝的命運在此期間發生逆轉,同光時代自強新政的表面風光成為過往,日益加重的生存危機驅使國人不懈地探索。作者抓住這十年間的每一個關鍵場景,通過呈現豐富和真實的細節,帶給讀者一種身臨其境的現場感。這本書沒有刻意迎合常見於歷史教科書的宏大敘事,卻能夠將這些場景有機地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畫面和連貫的故事。這是一本可以讓人輕鬆地閱讀卻又激發思考的書。

⸺李懷印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歷史系教授

 

本書重構中國近代史敘事,以時代人物為中心的敘事新穎獨到,引人入勝,這些故事涉及到當時中國的政治、思想、外交、經濟諸多內容,作者的深刻之處在於善於將這些事件與進程置於「全球脈絡」中予以講述,進而能夠將講述對象置於廣闊的相互關係情境中來理解。因此在敘述中很多以往的「近代民族敘事」和「國內變局」都成為了「全球變化」的一部分。本書帶給我們的那個中國,既是百餘年前的過去,又是我們當代歷史的起源。

⸺李雪濤

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北京外國語大學歷史學院 / 全球史研究院院長

李禮

歷史學者,博士,曾任多家媒體主編,《東方歷史評論》、《歷史學人》執行主編。著有《轉向大眾: 晚清報人的興起與轉變(1872―1912)》、《求變者:回首與重訪》、《古今之變:現代中國的困惑——歷史學家訪談錄》等,另有編著若干。

序言 如何敘事:中國近代史的熟悉和陌生i

引子001

 

第一章007

1891年春天,南方傳來的消息讓北京的西方外交官坐立不安,他們看到了一份又一份令人觸目驚心的報道  008 / 1891年7月18日,74 歲的郭嵩燾在湖南落寞去世,直到此時,他撰寫的《使西紀程》也沒能得到朝廷原諒  011 / 長江兩岸動盪不斷的這一年,武漢迎來了俄國皇太子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  014 / 「我們日本人非常擔心俄國建設西比利亞鐵路。」1891 年6 月,稻垣滿次郎在《東方策》一書裏寫道  017 /

糟糕的海防和俄國的東方野心被廣東秀才康有為注意到了,他判定朝鮮會成為一個火藥桶  020

第二章037

「光緒帝正在學英文,這可能成為中國振興的轉機。」1892 年春節剛過,《萬國公報》隆重介紹說  038 / 新學堂裏的英語課其實早已開始,教會學校是主力軍  041 / 輔仁文社成立於兩年前,最早加入的16 個人背景相似:少年時代在香港接受西式教育,之後供職於洋行、公司  044 / 1892年5月10日,34歲的袁世凱從天津返回漢城,繼續大清駐朝鮮通商大臣的角色  048

第三章067

1893年時值哥倫布發現美洲400週年,因此這一年的芝加哥世博會顯得意義非凡  068 / 當鄭觀應請陳熾為《盛世危言》撰寫序言時,陳感歎說,自己的《庸書》可以不寫了  071 / 1893 年下半年,上海的西方人比往常更忙碌一些。11 月17 日是「開埠」50 週年紀念日  074 /薛福成是格致書院命題者之一,1893 年他的一個建議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078

第四章097

1894 年春天,各地讀書人來到京城,參加為太后壽誕增加的一次「恩科」  098 / 直到5 月中旬,漢城裏的各國外交官仍搞不清東學黨到底實力如何  101 / 7 月17 日,日本大本營召開御前會議,決議開戰  105 /黃海之戰一週後,赫德批評路透社刊發的一篇評論把丁汝昌說得太好了  109 /「市街都是高懸國旗,懸掛燈籠無異於節日」,龜井兹明出發不久寫道  112 / 儘管出現了一些批評日本的聲音,卻改變不了清王朝在西方人眼裏的野蠻形象,北京城裏繼續上演的慶典可能正好說明了這一點  115

第五章133

北京發出的求和信號沒能阻擋日本人的新進攻,1895年1月20日,日軍登陸榮成灣  134 / 3 月19 日,李鴻章一行抵達下關,一場艱難的談判之旅就此展開  136 / 5 月8 日,日本內閣書記官伊東巳代治、中國二品頂戴候選道伍廷芳、三品銜升用道聯芳在煙台換約,《馬關條約》由此正式生效  140 / 戰勝國的喜悅還沒來得及完全釋放,俄、德、法三國忽然出手,阻止日本人向歐亞大陸繼續橫衝直撞  143 / 《馬關條約》簽訂這一年,幾乎很少有中國人注意到無線電傳輸、X光診斷儀、電影放映機這些東西已經發明出來  146 / 康有為師徒是來京考生中最活躍的一批人,1895 年梁啟超運氣不佳,會試再次落第,康有為以第八名得中進士  150 / 這一年春天,康、梁和興中會核心人物陳少白在上海一家旅館偶遇,他們談論了幾個小時  153

第六章173

《馬關條約》引發的憤怒和不安傳遞到了新的一年,而且這種情緒影響到了更多人  174 / 張之洞派去主持上海強學會的汪康年早想辦一張報紙。他和汪大燮同族,杭州汪氏以「振綺堂」藏書聞名  177 / 呼籲變革的輿論重心轉入上海,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錯覺:改革的指揮棒已從李鴻章那些老人手裏交了出來  180 / 與俄國之行相比,美國無疑是李鴻章此行最不了解的另一個世界  184

第七章199

到目前為止,中國似乎從巨大的戰敗陰影裏重新站了起來,尤其對商業來說  200 / 時務學堂醞釀於1896 年冬天,一開始是幾位士紳籌備一家公司的產物,打算開的課程相當實用  203 / 湖南的學堂和報紙比如《湘學報》常有大膽之論。但這一年讓張之洞警惕的卻是《時務報》上的一些文章  207 / 德國人一直想拿到一塊租界作為海軍基地,最初的理由是建一個儲煤站  209

第八章225

1898 年是以史無前例的屈辱開始的  226 / 光緒急於行動, 1898年一開始就一直想做點甚麼  229 / 從1898 年初開始,湖南變法人士的日子就越來越不好過  232 /《時務報》改官報的提議很快摧毀了這張報紙的公共形象,而且迅速引發一場產權之爭,它撕去了改革陣營的表面團結  236 / 「近來舉動,毫無步驟,絕非善象」,張元濟7 月17 日在一封信裏擔憂地說  238  / 9 月18 日下午,御史楊崇伊的一份訓政奏摺送抵頤和園,慈禧當晚決定第二天還宮  243 / 9月29日夜,康有為抵達香港。翌日英國皇家海軍少將、議員貝思福剛好到來,他的中國之旅於是從會見一位流亡者開始  247  / 北京外交界和西方觀察家同情變法者,卻並不打算干預政變或提出抗議  250

第九章273

1898 年末,一個由朝鮮知識精英組成的獨立協會被解散,多名成員遭拘捕  274 / 上一年瓜分熱潮的餘溫似乎仍在發酵,上海法租界、公共租界在這一年紛紛擴張地盤  277 / 1899 年3 月,法國主教樊國梁和總理衙門議定的《地方官接待教士事宜條款》獲准頒行,傳教士的「官員」身份由此被法理化了  281 / 「毓賢是主要的罪犯」,英國公使竇納樂認為其他人只是聽其指揮  284 / 「清國流亡政治家康有為在前往倫敦途中到達此地,並向他的同胞們講述他為何要推翻現政府及目前清國國內的危機……」  287

第十章303

庚子年春節的喜慶氣氛有些不足,不少人覺得這一年有個閏月很不吉利  304 / 1900 年1 月11 日的一條上諭讓外國人大吃一驚,它把義和團和民間團練混為一談,稱如果這些人安分守法,可以聽其自便  308 / 6 月16 日,慈禧召開了一次御前會議,太常寺卿袁昶指責義和團為亂民,太后卻覺得「人心」可用  314 / 6 月25 日,槍炮聲突然啞火,一塊牌子被立到英國使館北面的橋上,上面寫着:「欽奉懿旨,力護公使館,嚴禁開火。」  318 / 8 月10 日晚上,使館區收到一份日軍來信,稱救援軍隊將於8 月13或14 日抵達  322 / 慈禧及時躲過了自己點燃的戰火,8 月15 日從德勝門匆忙撤離  326 / 張之洞、劉坤一是「東南互保」官方發起人,不過承擔起中外溝通的是盛宣懷  330 / 8 月21 日,皇室流亡之旅抵達宣化府。次日,張之洞在武漢處決了自立軍領袖唐才常  333

第十一章355

「孫逸仙樂意地談及他最近組織的革命活動。他取下地圖,指出作戰地點和起義者的進軍路線」  356 /1900 年12 月12 日至1901 年4 月底,各國派遣到華北各地的遠征軍超過46 支  360 / 這一年李鴻章的身體明顯垮了,從1901 年初開始,北京的西方人便注意到李日益消瘦  364 / 使館區解除危機後,赫德寫文章上了癮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