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楫往來通南北——中國大運河

作者:鄒逸麟
出版日期:2021年12月
定價:HK$148
頁數:248頁
裝幀:平裝
開本:16
語種:中文繁體
ISBN:9789888763665

中國運河歷史之久、路線之長、在世界上獨一無二2014年中國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作為“活態的遺產”,大運河部分河段至今仍是 “黃金水道”。

《舟楫往來通南北——中國大運河》一書詳細闡釋中國運河開鑿的歷史和地理背景;總結了前人留下的豐富運河治理經驗和珍貴文獻;從運河推動多民族國家發展、交通網絡形成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總結了運河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同時簡要介紹近百年來的運河現狀,分析了運河發展的局限及其造成的影響,對運河的遺產保護和進一步科學利用提出了建議。

鄒逸麟(1935-2020)

復旦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

1935年8月生於上海。祖籍浙江寧波。1956年畢業於山東大學歷史系。1957年隨譚其驤教授參加《中國歷史地圖集》編繪工作。1988年被國務院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991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曾任復旦大學歷史地理所所長、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站長,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四屆歷史學科評議組成員,上海市史志學會會長,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運河志》總主編;《辭海》(第七版)副主編;著有《中國歷史地理概述》《千古黃河》《椿廬史地論稿》《椿廬史地論稿續編》,主編《黃淮海平原歷史地理》《中國歷史人文地理》《中國歷史自然地理》等。

目錄

001 引 言

005 第一章中國運河開鑿的歷史和地理背景及其特點

008 第一節 溝通江、淮、河、濟運河網絡的形成及其特點(先秦時期)

013 第二節 海、河、淮、江、錢塘、珠六大水系運河網絡的形成及其特點(秦漢時期)

016 第三節 地區間運河的蓬勃發展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

022 第四節 南北大運河的形成、發展及其意義(隋唐兩宋時期)

031 第五節 京杭大運河的形成、變遷及其衰微(元明清時期)

046 第六節 清末漕運改制後大運河的命運(民國時期)

049 第二章運河工程反映中華民族在利用自然資源過程中的智慧和毅力

051 第一節 水源問題

082 第二節 運河沿線的地貌高差問題

092 第三節 運河和天然河流交匯問題

105 第三章運河的運輸管理制度及其效果

107 第一節 歷代運河管理制度簡述

122 第二節 運河在運輸過程中的管理

138 第三節 運河的運輸能力及其限度

147 第四章運河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149 第一節 對維護多民族大一統國家發展的作用

157 第二節 全國城市、交通網絡的形成(沿運城市的發展和城市帶的形成)

178 第三節 加強全國各地區間經濟的聯繫和文化交流

193 第五章運河發展的局限及其造成的影響

195 第一節 黃河變遷對運河的影響

198 第二節 運河變遷對中國東部平原環境的影響

207 第三節 運河通航和農業灌溉的矛盾

214 第四節 漕運改制和海運的興起對運河的影響

219 第六章近百年來的運河及其展望

221 第一節 近現代以來的運河

232 第二節 21世紀大運河定位的思考

234 第三節 開發與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236 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