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第 1 章 「文化大革命」的結束和後毛澤東時代的開始
1.1 「兩個凡是」,還是探尋新路?
1.2 「睜眼看世界」的啟示
1.3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歷史轉折
1.4 對經濟改革「目標模式」的初步探索
第 2 章 初試「市場社會主義」
2.1 市場社會主義的由來
2.2 市場社會主義的本土資源
2.3 擴大國營企業經營自主權的大規模試驗
2.4 市場社會主義對中國改革的後續影響
第 3 章 增量改革引領民營經濟發展
3.1 個體經營,還是「一大二公」:中國農村面臨的選擇
3.2 包產到戶的最終勝出
3.3 增量改革使民營經濟破土而出
3.4 增量改革的成就和不足
第 4 章 20世紀80年代對全面改革的探索
4.1 「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改革目標的確立
4.2 對市場經濟認識的深化和對總體改革設計的探索
4.3 1986年:配套改革計劃及其流產
4.4 80年代末的大辯論、經濟動盪和改革退潮
第 5 章 20世紀90年代經濟改革的整體推進
5.1 1989~1992年的改革目標大辯論
5.2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目標的確立
5.3 「50條」《決定》的改革總體規劃
5.4 財稅、金融、社保等領域改革的進展
第 6 章 對外開放為改革和發展增添了動力
6.1 從內向型經濟轉向外向型經濟
6.2 80年代:從「進口替代」轉向「出口導向」
6.3 1994年的外匯改革和出口導向政策的全面實施
6.4 走向全面開放
第 7 章 世紀之交:市場力量推動中國經濟崛起
7.1 爭議「基本經濟制度」
7.2 中共十五大的重大決策:「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
7.3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格局的形成
7.4 令人矚目的成績和未竟之業
第 8 章 國有企業改革與國有經濟佈局調整
8.1 企業承包制:獨具中國特色的國企改革之路
8.2 現代企業制度的提出與實施
8.3 世紀之交國有企業的公司化改制浪潮
8.4 國資委建立後的國有經濟改革
第 9 章 經濟增長模式轉變步履維艱
9.1 蘇式經濟增長模式的引進
9.2 從經濟結構調整到增長模式轉型
9.3 「十五」期間粗放增長方式的回潮
9.4 增長模式轉型失利帶來的惡果
第 10 章 宏觀經濟系統性風險隱現
10.1 刺激政策、貨幣超發和兩種形態的「通貨膨脹」
10.2 投資熱潮推動的貨幣超發和信用擴張
10.3 貨幣超發的後果:資產泡沫生成和資產負債表風險積累
10.4 對宏觀經濟政策的重新審視和改善宏觀經濟狀況的艱巨任務
第 11 章 腐敗行為的蔓延
11.1 90年代鏟除尋租制度基礎的努力
11.2 世紀之初政府管控增強對扼制腐敗的負面影響
11.3 腐敗向其他社會領域的擴散
11.4 貧富差距的拉大和權貴資本主義的威脅
第 12 章 全面深化改革才能開闢光明未來
12.1 兩種不同的估計和兩種對立的方針
12.2 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重大突破
12.3 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克服種種阻力和障礙
12.4 推動全面改革落地生根
本書作者主要著作
索引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