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15講

作者:龔鵬程
出版日期:2016年4月
定價:HK$98
頁數:392頁
裝幀:平裝
開本:16
語種:中文繁體
ISBN:9789888369294

本書由“人”的角度切入,就人的體氣、飲食、男女、家庭、社會關係、天人關係、歷史意識、思維模式、感性世界、德業擔當、文化實踐等各層面,說明古代文化在這些方面如何處理,其所形成之文化,在與世界其他文化的比較中,又顯示了甚麼型態、有甚麼優缺點。對於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出現的一些誤解,則正本溯源,說明其致誤之由來。對華夏文明在現代變遷異化後之再生的可能,也有一些期許。

本書採用學術講座的風格,有意保留講課的口氣和生動的文風,有“講”的現場感,比較親切、有趣。

本書的擬想讀者主要是青年,適合社會上一般讀者作為提高文化素養的普及性讀物;如果用作大學通識課教材,教員上課時可以參照其框架和基本內容,再加補充發揮;或者預先指定學生閱讀某些章節,上課時組織學生討論。

龔鵬程

祖籍江西,1956年生於台灣,博士、教授。曾任報社主筆、書局總編、政府公職人員等等,創辦過三所大學、一些研究機構。兼通三教,博涉九流。著作六十餘種,主編圖書數百種。以弘揚中華文化為職志,現在大陸講學。

序論

第一講 體氣:感諸萬物

一 不以形體為崇拜對象

二 不以人體為審美對象

三 不以心體為二元對立

四 知覺體驗與氣類感通

第二講 飲食:禮文肇興

一 上古文明的性質

二 特重飲食的文明

三 飲食思維的傳統

四 飲食文明中的人生與宗教

五 飲食文明中的政治與禮教

第三講 男女:人倫漸備

一 兩性關係的想像

二 姓氏與祖先崇拜

三 始祖高禖與上帝

四 性別思維的特色

第四講 封建:立此家邦

一 敬人神

二 立制度

三 厚人倫

四 辨中西

第五講 道術:內聖外王

一 封建禮教

二 郁郁乎文

三 禮本太一

第六講 天人:通乎神明

一 特殊的神人關係

二 非超越性的天帝

三 非奉誡待救的人

四 自然自在之天道

第七講 王官:理性的禮制社會

一 諸子出於王官之學

二 王官本於宗法禮教

三 理性化的支配型態

四 社會變遷下的官學

第八講 史學:史官與歷史意識

一 “舊法”世傳之史

二 舊法世傳之“史”

三 舊法“世傳”之史

四 歷史性的思維

第九講 用思:思維模式與方法

一 思維的模式

二 思維的方法

第十講 抒情:氣感愉悅的世界

一 風氣聲樂以生萬物

二 聲歌舞踴以成君子

三 君子興詩感情成樂

第十一講 憂患:德業政治的擔當

一 天下:受命於天的帝國

二 革命:應順於民的政權

三 國家:參錯於家族的邦

四 治國:異於家政的國務

第十二講 周公:文化實踐的聖王

一 思想史上的周公

二 “軸心期”之謎

三 集大成的創制者

四 中國觀的確定者

五 禮樂文德的教化

第十三講 畫歪的臉譜:孟德斯鳩的中國觀

一 想像遠方的“異類”

二 貶損“異類”的道德

三 中國國情特殊論

四 亞洲社會停滯論

五 中國觀的新典範

六 精神發展的譜系

七 孟德斯鳩在中國

八 由歷史發現歷史

第十四講 由法律看西方對中國文化的認知

一 西方的中國法律觀

二 總評:中國法律之性質

三 分論:法律的實施狀況

四 超越偏見與誤解

第十五講 華夏文明的異化與再生

一 演化、變化、異化:文明轉變與發展的模式

二 變動中的文化:當代中國的文化處境

三 流動的傳統與再生的文明

四 大陸、台灣、海外:全球化與華夏文明的新動向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