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風者」宮崎駿:動畫電影的深度

作者:秦剛
出版日期:2016年3月
定價:HK$138
頁數:藝術及音樂;其他;流行讀物頁
裝幀:平裝
開本:32
語種:中文繁體
ISBN:9789888369201

吉卜力的作品不僅是關於亞洲和日本的歷史寓言,而且還鞭撻了忘卻歷史的愚蠢和淺陋。秦剛先生研究吉卜力的方法論,是對日本人不肯正視的吉卜力作品的主題進行解讀,以此揭示宮崎駿如何在動畫片創作中努力去踐行對於當下的「返照」。可以說,本書的問世,使得吉卜力作品的深層內涵對日本人而言也是初次得以彰顯。

——日本漫畫家、評論家 大塚英志
 

宮崎駿用作品營造出不勝枚舉的奇幻世界:王蟲、腐海、天空之城、龍貓、黑煤球、樹精、麒麟獸、無臉男、波兒……一個個故事中人神共處的世界,是宮崎駿以萬物有靈的視點,對我們所處的自然界存在原理做出的形象化詮釋。而人神共生的世界中,全部生靈與魔法都來自「風」的饋贈。「風動蟲生」,「風化萬物」。宮崎駿卓越的創造力所營造出來的,是一個「風」的世界。

——秦剛
 
宮崎駿被稱為現代日本的「國民作家」,在世界範圍內享有巨大聲譽。他賦予動畫片這一形式前所未有的表現力,通過動畫片傳達對人類現代文明的憂思、批判和反省。在宮崎駿的動畫片中包含著大量思想元素,如具有東方傳統的泛靈論世界觀、反戰反霸權的獨立情懷、勞動共同體的理念追求與想像、女權主義思想等等。

秦剛

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副教授。東京大學日本文學專業博士。編著《感受宮崎駿》《芥川龍之介讀本》,譯著《中國遊記》《河童》《村上春樹論》《日本動畫的力量》等。撰寫日本文學、文化、比較文學等研究領域的學術論文六十餘篇,曾獲得孫平化日本學學術獎勵基金論文一等獎。
 

序 解讀吉卜力作品中的歷史記憶——秦剛的吉卜力研究方法論  大塚英志

總論篇
「捕風者」宮崎駿
「病疾」隱喻與「母體空間」中的再生
深讀篇
1992《飛天紅豬俠》:紅色寓意與「飛行」、「戰爭」、「女性」、「電影」
2001《千與千尋》:關於「歷史」與「記憶」的國家寓言
2008《崖上的波兒》:異類想像與末世預言
2013《風起了》:「天上大風」時代的向死而生
延展篇
核與現代日本動畫
後記
宮崎駿年表